恐引監管 地方政府“躲避”信用評級
2014年06月28日 02:33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近日,廣東省財政廳公布了一份名為《2014年廣東省政府債券評級報告》的第三方文件,根據文件要求,廣東省憑借經濟增速快,財政收入穩定,最后被評為AAA,位居廣東省政府債券信用等級最高序列。 刊發于總2066期《中國經營報》[宏觀]版 0條評論 被次查看收藏 近日,廣東省財政廳公布了一份名為《2014年廣東省政府債券評級報告》的第三方文件,根據文件要求,廣東省憑借經濟增速快,財政收入穩定,最后被評為AAA,位居廣東省政府債券信用等級最高序列。 根據財政部此前公布的債券評級標準,10個自發自還試點地區的地方債信用等級分為三等九級,依次為AAA、AA、A、BBB、BB、B、CCC、CC、C。廣東以良好的信用等級拉開了國內債券評級序幕。 對于給出AAA的評級標準,上述報告稱,廣東償還債務的能力極強,基本不受不利經濟環境的影響,違約風險極低。 對此,試點地區的一位財稅系統人士稱,相比國外成熟的評級市場,我國債券評級仍存在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最大的問題就是缺少統一的標準,政府的行政干預大,評級機構的獨立性不強,導致市場對債券的評級結果存在很多爭議。” 據他介紹,目前試點地區公開發行的債券存在不暢銷的情況。“其中一個省份準備發行5種債券,但是有2種市場反響不好,機構青睞度不高,如果沒有政府的干預,單純憑評級機構給出的信用等級是很難被認購的。” 評級機構爭奪地方政府 為有效防控地方債“自發自還”的風險,財政部對10個試點地區開展債券信用評級以及債券信息披露。 按照試點安排,廣東的發債規模限額為148億元,可組合發行5年、7年和10年期債券,結構比例為4:3:3,發行額度分別為59.2億元、44.4億元和44.4億元。 在和多家評級機構對接后,廣東省最終選擇了上海新世紀[-3.39% 資金 研報]資信評估投資服務有限公司,并由其對廣東省的債券進行評級,出臺首份債券評級報告。 對于廣東省的債券評級情況,上海新世紀給出的結論是AAA。主要依據是盡管債務規模很大,但廣東償還債務的能力極強,基本不受不利經濟環境的影響,違約風險極低。 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6月末,廣東省地方政府性債務中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為6931.64億元,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1020.85億元,可能承擔一定救助責任的債務2212.88億元。廣東省負有償還責任債務占債務總額的比重為68.19%,高于各省60.85%的平均水平。 對于投資者而言,作為獨立的第三方機構,評級機構是否對地方政府的發債能力公正地做出評價至關重要。 上述試點地區財稅系統人士表示,目前各地方政府內部指定評級機構的現象時有存在,各個評級公司都有一套評級標準。即使對于同一主體的評價結果也不盡相同,很難達成一致。 目前,試點“自發自還”地方債的10個地方政府已經成為各家評級機構爭奪的對象。最新的進展有4個省份已選定評級機構。除了已向社會公布的上海新世紀資信評估投資服務有限公司中標成為廣東、山東兩省政府信用評級機構外,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成為寧夏回族自治區的評級機構,并已經著手開展評級工作。北京市的評級機構也已經選定,尚待公布。 江蘇省在6月27日進行招標,青島市將于7月2日進行招標,余下四地的評級機構最晚也將于7月上旬敲定。據業內人士估計,10個地區的地方債或將于8月前后全部發出。 《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市場上比較大型的評級機構主要有中誠信、穆迪、大公國際、惠譽、上海新世紀、標普等,由于業務交叉,他們彼此也有多種交集。 據悉,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公司在中國評級市場的占有率大約在30%左右,50%的央企是中誠信國際的客戶。中誠信國際和另一家國有控股的信用評級機構聯合資信評估有限公司分別被穆迪和惠譽參股,標普也與我國第一家信用評級機構——上海新世紀資信評估投資服務有限公司進行著技術合作。 對此,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楊志勇認為,外資背景的評級機構對中國市場極其看好,也想分一杯羹,但債券最終是否會真正由評級結果說話,還要看認購情況,畢竟這是一個市場行為。 大公國際資信評估公司董事長關建中認為,目前評級機構立場是滿足所在國(或者省份、地區)信用擴張需求,這決定了其評級標準的方向,而對評級監管缺失,會導致當地政府有效監管失靈,作為其他省份或者地區來說,也無權對其他地區的評級行為進行監管。 據了解,對于評級機構的選擇,也是由地方政府自行組織的招標。 “在沒有統一標準出臺前,政府干預已經多于評級機構給出的信用等級。”這是市場認購主體對第三方評級機構給政府債券作信用等級的整體結論。 政府資產負債表短期難產 “對地方債券的評級,原則上應參照地方政府的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表等財務數據,顯然,政府在這方面的工作還沒到位。”楊志勇說。 在他看來,引入信用評級是地方債“自發自還”試點的重大突破,但是效果或許并不樂觀。 據悉,目前國內有資格做債券評級的公司并不多,而且評級機制相對不完善,在此背景下,評級機構應該按照市場規律,堅持客觀公允的原則。 而這個公允的前提,正是地方政府應該提供足夠的信息用于評級公司參考。按照國際慣例,政府信用評級主要是根據公開信息進行評級,這其中包括公開市場的公開信息,以及地方政府提供相應的非公開信息。 楊志勇認為,當務之急是要先加快地方政府資產負債表的編制工作,盡快完善各種數據,要結合政府綜合財務報告,深入分析政府財務狀況,分類研究相關資產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償還債務的能力,評估政府財務風險和中長期可持續性。 有媒體報道稱,2014年上海將資產負債表試編從市一級擴展至全部區縣一級,湖北省在2013年省本級和武漢市一級試編政府財務報告基礎上,2014年將試編范圍擴到所有縣區。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經有上海、湖北、安徽三個省市將資產負債表試編范圍擴至縣區一級,其他地區則擴大試編試點城市范圍,比如重慶、山西、湖南等地。 事實上,早在2011年,根據財政部要求,全國23個地區試編政府財務報告。政府財務報告包括政府財務報表(資產負債表、收入費用表等)、報表附注、政府財政經濟情況和政府財務管理情況四部分。 2013年8月,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向全國人大作預算執行報告時表示,將試編政府財務報告范圍擴大到全國所有省份。這也意味著所有省份納入地方資產負債表試編行列。 此后,各地按照財政部要求不斷擴大資產負債表試編范圍。時隔一年,地方政府資產負債表并沒有編制出臺。 對此,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說,主要還是數據采集不夠準確,地方政府的負債表和現金表在統計口徑上存在差異,有些項目的界定不明,使得這項工作的難度很大。 而地方政府資產負債表的完成進度,直接影響評級機構制定標準。 據國際慣例,信用評級是由第三方評級機構對政府、企業或金融機構的未來償債能力做出的一個綜合能力的評判,是促進地方政府債務信用化管理的有效手段。 美聯儲數據顯示,1970~2011年間,經穆迪信用評級公司評級的市政債違約事件僅71件,而未評級的違約事件達2571件。 0,0,NULL,fixture .an{height:auto;} robot 看過本文章的人還看過: (責任編輯:北京中企普信國際信用評價有限公司) |






